登录 | 注册

精、气、神

时间:2015-04-14 15:57来源:康复乐园 作者:郭林气功 点击:
精、气、神在脏象学说中已有论述、本节将重点论述气的分类、生成与功能,气的运行。精、气、神是物质与生命活动的双重体现。

     

       精、气、神在脏象学说中已有论述、本节将重点论述气的分类、生成与功能,气的运行。精、气、神是物质与生命活动的双重体现。

       前面已论述过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来源于先天称为“先天之本”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与补充,藏于肾中。精与气的关系十分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这种气称为元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称之谓“命门之气”。精盈则气盈,精少则气衰,“元精失则元气不生,元阳不见”,因此练功必节房事即此道理。

       气与神的关系正是“气乃神之祖……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的关系。气帅血,统血,鼓动着血在静脉中运行以濡养脏腑组织器官,而产生生命活动(即生神)。
       气的循环运动标志着生命活动的存在,气滞则血淤,气停则血停,生命(神的活动)即将停止“气至神亦至”,气止神亦止。气盛则神旺,气衰则神病,气绝则神亡。张介宾讲:“人之生死由乎气,”气衰则神乱。而神反过来又是气之主而御气之功,是神的作用使气才能运行,古代导引家(气功家)运神以御气,呼吸达于丹田,以至使气流通任督之脉(通小周天),武术家能运神以御气,气聚于手臂而能劈顽石。说明以“神”能调动“气“发挥超常的功能。神悲则气消,神思则气结。

       可见精、气、神三者的密切关系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的重要意义。三者之间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然气在其中起着枢纽作用,气乱则神乱,气绝则神绝,因此练气功能祛病延年,健康长寿是有一定道理的,通过对气的控制以达到机体自我控制的常态。

     (1) 气的分类与生成

      人体的气分布于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来源与功能,因此具有不同的名称如真气、宗气、营气、卫气、元气等,分述如下。

       真气:《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素问离合真邪论》曰:“真气者,经气也”。因此说真气是充满全身的正气。变称之为“大气”。

       宗气:积于胸中,以司声音,呼吸,推行营卫之气。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推动肺的呼吸与血之运行。临床以手扪心胸位可感觉宗气的盛衰。此外宗气对视觉、听力、语言均有影响,所以又有称宗气为“动气”之说。

       营气:营气中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的营养物质,营气行于脉中《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营与血并行于脉中不可分割故中医常混称为“营血”。

       卫气:卫气亦由水谷之气化生,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素问·痹论》讲:“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性膘悍滑疾,活动能力强,行动迅速,行于经脉之外,外达皮肤肌肉,内至胸腹脏腑,遍及全身。其功能为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开合,调节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毛。

       元气:又称原气,由先天之精而化生,又不断地需要水谷精微来润养补充。其气通过三焦而布于全身,《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历历于五脏六腑”。五脏真气、元气通畅则人即安和,能御百病。真气与元气学者认为可统一称真元之气。

     (2) 气的功能

       气的功能前已论述如《难经·八难》讲“气者,人之根本也“。由于分布部位不同,功能有异,概括起来有五大方面作用。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3) 气的运行

       人体的气是一种微小的物质,活动力很强,充满全身而且是不断运动的。不同的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气的运动基本形式可概括为“升、降、出、入”。人体各个脏器都有气的升降出入活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气的运动方式,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体内按经络脏腑循行又通过肺肠与外界自然勾通以吐故纳新如肺主呼吸有宣有降;肺司呼气,肾主纳气;心火下降,肾水升腾,脾升胃降而纳水谷,泌精微、排糟粕,气的运动标志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如果气的运行阻滞、逆乱、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则出现一系列病变发生,如临床常见的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胃气上逆,脾气下陷,肺失宣降、肾不纳气、心肾不交等症候群均为气的升降出入失调而致。练气功可以保元气聚真气,控制气的运行使各种气以司其职,同时又能调达气机完成的各项生理功能。精、气、神在脏象学说中已有论述、本节将重点论述气的分类、生成与功能,气的运行。精、气、神是物质与生命活动的双重体现。

       前面已论述过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来源于先天称为“先天之本”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与补充,藏于肾中。精与气的关系十分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这种气称为元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称之谓“命门之气”。精盈则气盈,精少则气衰,“元精失则元气不生,元阳不见”,因此练功必节房事即此道理。

       气与神的关系正是“气乃神之祖……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的关系。气帅血,统血,鼓动着血在静脉中运行以濡养脏腑组织器官,而产生生命活动(即生神)。
       气的循环运动标志着生命活动的存在,气滞则血淤,气停则血停,生命(神的活动)即将停止“气至神亦至”,气止神亦止。气盛则神旺,气衰则神病,气绝则神亡。张介宾讲:“人之生死由乎气,”气衰则神乱。而神反过来又是气之主而御气之功,是神的作用使气才能运行,古代导引家(气功家)运神以御气,呼吸达于丹田,以至使气流通任督之脉(通小周天),武术家能运神以御气,气聚于手臂而能劈顽石。说明以“神”能调动“气“发挥超常的功能。神悲则气消,神思则气结。

       可见精、气、神三者的密切关系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的重要意义。三者之间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然气在其中起着枢纽作用,气乱则神乱,气绝则神绝,因此练气功能祛病延年,健康长寿是有一定道理的,通过对气的控制以达到机体自我控制的常态。

      (1) 气的分类与生成

       人体的气分布于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来源与功能,因此具有不同的名称如真气、宗气、营气、卫气、元气等,分述如下。

        真气:《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素问离合真邪论》曰:“真气者,经气也”。因此说真气是充满全身的正气。变称之为“大气”。

       宗气:积于胸中,以司声音,呼吸,推行营卫之气。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推动肺的呼吸与血之运行。临床以手扪心胸位可感觉宗气的盛衰。此外宗气对视觉、听力、语言均有影响,所以又有称宗气为“动气”之说。

       营气:营气中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的营养物质,营气行于脉中《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营与血并行于脉中不可分割故中医常混称为“营血”。

       卫气:卫气亦由水谷之气化生,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素问·痹论》讲:“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性膘悍滑疾,活动能力强,行动迅速,行于经脉之外,外达皮肤肌肉,内至胸腹脏腑,遍及全身。其功能为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开合,调节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毛。

       元气:又称原气,由先天之精而化生,又不断地需要水谷精微来润养补充。其气通过三焦而布于全身,《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历历于五脏六腑”。五脏真气、元气通畅则人即安和,能御百病。真气与元气学者认为可统一称真元之气。

     (2) 气的功能

       气的功能前已论述如《难经·八难》讲“气者,人之根本也“。由于分布部位不同,功能有异,概括起来有五大方面作用。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3) 气的运行

       人体的气是一种微小的物质,活动力很强,充满全身而且是不断运动的。不同的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气的运动基本形式可概括为“升、降、出、入”。人体各个脏器都有气的升降出入活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气的运动方式,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体内按经络脏腑循行又通过肺肠与外界自然勾通以吐故纳新如肺主呼吸有宣有降;肺司呼气,肾主纳气;心火下降,肾水升腾,脾升胃降而纳水谷,泌精微、排糟粕,气的运动标志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如果气的运行阻滞、逆乱、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则出现一系列病变发生,如临床常见的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胃气上逆,脾气下陷,肺失宣降、肾不纳气、心肾不交等症候群均为气的升降出入失调而致。练气功可以保元气聚真气,控制气的运行使各种气以司其职,同时又能调达气机完成的各项生理功能。

(责任编辑:康复乐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联系

联系我们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