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后发病率直线上升肺癌死亡率最高宫颈癌发病率上升最快。 广州:每4人死亡就有1人死于癌症,现有生存癌症病人约6.5万人,74岁前有超过两成几率患癌症。 广东:每5人死亡就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广东居民的首位死因。 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昨天,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最新的全市恶性肿瘤监测数据:因癌症每年死亡约1.2万人,癌症死亡占全死因的25%。据此计算,平均每44分钟就有一名广州人死于癌症。 同时,记者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在广东,每死亡5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广东居民的首位死因。 市区居民发病死亡率较高,根据广州市恶性肿瘤最新监测数据,全市发病率达到248/10万,死亡率144/10万。 在800万户籍居民中,每年新发癌症病人2.2万人,0~74岁居民累积发病率为22%,即此年龄段广州人有22%可能患上癌症;因癌症每年死亡约1.2万,癌症死亡占全死因的25%,也就是说,广州每年死亡人数中有1/4死于癌症。“在全国31个城市肿瘤登记地区中,广州总发病率排在中上、第10名左右。而在广东的3个登记地区(广州、中山、新会)中,除了鼻咽癌外,其他肿瘤发病率都是广州高。”市疾控专家介绍。 在市内按地区分,市区居民癌症发病率达到313/10万,死亡率达到181/10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专家解释,这主要和老城区人口老龄化有很大关系:监测显示人群中40岁以前癌症发病都比较平稳,但45岁后直线上升。“我们用统计学方法按照标准人口来折算,去除年龄的因素,发现市区人口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实还更低。” 粤发病率高过全国23.5%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孟瑞琳主任医师介绍,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广东省的肿瘤发病率比全国整体水平高出23.5%,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鼻咽癌;死亡率比全国整体水平高出7.5%,前5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和胃癌,占癌症死亡的66%。 专家分析,由于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变化、精神压力、心理压力等原因,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 至少每年体检一次 定期体检有助于癌肿的早发现。除了通过自查自检来注意癌肿的早期征兆,还可通过一些简易常规的医疗检查来发现早期癌肿,例如胸透、B超、直肠指检、癌胚抗原、癌肿抗原、宫颈癌涂片(女性)等检查。 孟瑞琳提醒,体检应至少一年一次。对于患有乙肝、丙肝等肝癌高危人群和患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的胃癌高危人群等,以及有癌症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应注意定期做相应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发病与年龄 20岁 31/10万 40岁 231/10万 45岁 监测显示40岁以前癌症发病都比较平稳,但45岁后直线上升。 60岁 688/10万 80岁 1001/10万 专家解释,癌症发病率增加最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尤其是那些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大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与膳食结构偏重多肉类、高脂肪、高蛋白,膳食纤维少密切相关,与肥胖亦有关系。
近十年来发病率变化较大 宫颈癌:女·150%,宫颈癌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前列腺癌:男·117% 甲状腺癌:女·100% “广州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在这两年增加得非常厉害,主要是筛查做得多了”,专家解释,甲状腺癌的进展很慢,也没有明显症状,而这两年多人把甲状腺B超加入体检项目,发现了异常的再进一步检查,“相当于之前多年没发现的甲状腺癌病例都一下子‘释放’出来。” 大肠癌:男·44%
鼻咽癌:女·33%;广州鼻咽癌发病率下降,和卫生条件好转、EB病毒感染减少、吃腌制食品减少有关。 广州男 1.肺癌 (64/10万) 2.肝癌 (40/10万) 3.结直肠癌(36/10万) 4.鼻咽癌 (22/10万) 5.胃癌 (15/10万)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5% 广州女 1.乳腺癌 (50/10万) 2.肺癌 (31/10万) 3.结直肠癌(29/10万) 4.子宫颈癌(15/10万) 5.甲状腺癌(12/10万)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0%
男女合计 1.肺癌 (47/10万) 2.大肠癌 (33/10万) 3.乳腺癌 (25/10万) 4.肝癌 (25/10万) 5.鼻咽癌 (15/10万)
死亡前5位 男女合计 1.肺癌 (64/10万) 2.肝癌 (31/10万) 3.大肠癌 (23/10万) 4.胃癌 (11/10万) 5.鼻咽癌 (9/10万) 广州的大肠癌、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处于全国31个城市肿瘤登记地区前五位。
|